• 静思
  • 吴言片语
    • 吴言
    • 片语
    • 杂七杂八
  • 死于青春
    • 一路走好
  • 乌合麒麟
  • 纪念
    • 5.12
    • 3.23
  • GitHub
    • A List of Post-mortems
    • The Art of Command Line
  • 关于
    • Privacy Policy

程序员的信仰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HOME » 互联网生活 » 关于网络下载的记忆碎片 [zz]

关于网络下载的记忆碎片 [zz]

2016 年 1 月 11 日 @ 上午 11:03 by Jay | 被踩了 4,459 脚

原文来自Fenng的博客,这些记忆碎片还是比较共性的,转过来做个记录


这两天快播案庭审成了网络热点。由快播这个事情,我倒是想起了关于网络下载的一些事情来,记录一些碎片。

现在一般把 1997 年看做中国互联网元年。我应该在 1998 年开始接触网络(也可能 97 年底就接触一点点),开始上网,那时候穷学生一个,没钱,想法设法利用各种机会蹭网。中国的网速从一开始就是个低速网络,说是「信息高速公路」,就没快过。从 33.6K 到 56K 的拨号线路,网速慢得要死,时断时续(掉线),下载( Download )又是个强需求,因为要找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于是就有了一些软件来缓解这个问题。

最早的下载工具包括网络吸血鬼(Net Vampire)、网络蚂蚁 (NetAnts),可能还有很多,但只记得这两个产品了。前者是一款英文软件,支持断点续传,后者则是中国程序员开发的工具。网络蚂蚁出现的稍晚一点,但技术上有更多改进,更适合中国当时的网络环境,很快就火了起来。

网络蚂蚁的作者是洪以容,当时还在上海交大念书。这个人应该在中国的软件史上留下一笔,开发网络蚂蚁不算,他还积极探索了共享软件的商业模式,率先启用了广告条(Adware)来获取收入。现在看起来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一番风波,有人担心广告条会窃取隐私,也有人质疑这样做的合理性,那个时候的网民说实话素质还是挺高的,能上网的都是一些教育水平蛮高的人,在网络上还能理性探讨一些事情。几年之后洪以容放弃了网络蚂蚁,据说去做金融软件工具去了,如果你好奇他赚没赚到钱,各种消息源都提到: 收入不错,肯定要比写软件要好一些。

洪以容写网络蚂蚁遇到好几件被误会的事,估计也让他烦心吧。网络蚂蚁刚推出的时候被很多人以为是老外写的工具,因为只有英文版,发现是国人作品之后,有人说他「假洋鬼子」,后面的广告风波,估计也挺伤人家自尊心的。

网络蚂蚁的界面在当时来看,很漂亮。网络上有一批人专门做软件破解,很快就有人出了补丁工具,可以去掉广告条,惭愧的是,我当时很喜欢用这些补丁工具。

当时下载的需求主要是下载各类软件工具,很少有人下载多媒体内容。有的时候在网吧也挂上一些链接抓多媒体,但用的不多。

各种下载站点也应运而生,比较有名的有华军下载站,还有高春辉做的下载站,现在这两个人也都活跃在互联网圈子,我和高春辉还成了朋友。老高最近在做 IP 库的事情,建议有需求的公司都去买一份。这就是我说的,花钱可以快速解决的事情,不用自己折腾了。

没过多久侯延堂开发的网际快车就出来了,刚出来的时候叫 JetCar,一年多后英文名改成了 FlashGet。因为产品改进快,吸收了前面多个工具的优点,网际快车很快就超过了网络蚂蚁,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人开发的最流行的工具,说是全世界都在用也不夸张。

这个工具后来在 2006 年被一家电子杂志运营商收购了,很不靠谱,后来这个工具当然是被玩死了,通过工具来分发那么大个儿的电子杂志,不知道怎么想的,脑子进水了吧。

2005 年前后是中国互联网的黑暗时代,各种流氓软件横行,恶意弹窗,乌烟瘴气的。现在的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都有原罪,包括现在的各种互联网巨头。这是他们洗不清的污点,时代的烙印。

FlashGet 被收购的时候其实已经走下坡路了,因为这个时候,迅雷已经在崛起。业界传说在两者竞争的时候,「侯延堂迷恋魔兽世界,停止更新软件长达一年,市场份额被迅雷迅速占领」,不知真假,从结果上看,可能是真的。话说魔兽世界真是没少祸害人啊,但也可能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迅雷出现之前,BitTorrent (BT) 软件已经开始流行了。BitTorrent 的作者 Bram Cohen 有自闭症,却通过这样一款工具改变了信息交换的方式。

应该说,BitTorrent 和 eMule 这样的 P2P 下载工具促成了一次信息分发的革命。如果没有这些软件,这个世界会无趣很多,尽管,这个过程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技术的进步就是这样。

从 2000 年到 2005 这段时间里,国内也有很多其他类似的工具,能想起来的有天网 Maze、PP 点点通等等,能搜到很多「有趣」的内容。开发天网 Maze 的陈华后来做了酷讯,现在则是创建了唱吧。

2001 年之后的几年我热衷于泡网络论坛,技术论坛为主,也有音乐论坛。这两个地方的用户其实也都有下载需求,前者是技术书籍和各种技术资料,后者,则主要是找一些冷门的 MP3,这时候也开始用一些特定的 P2P 工具来找音乐,比如 Shareaza ,刚搜索了一下,这个工具居然现在还活着。

应该说,中国网民对色情内容的渴求是一种极强的驱动力,另一种驱动力是盗版电影,这两种需求催生了中国巨大的下载市场,产生了好几家互联网公司,迅雷如是,最近被审判的快播也是。

曾经有人对盗版肆虐忧心忡忡,认为会扼杀各种电影公司,现在看看,反倒是电影产业迎来了空前繁荣。这是为什么呢? 我不明白。

作为技术人员,我清楚的记得是从 2004 年夏天才开始用 BT 下载电影,已经算很晚了,主要是开始用了几次,没体会到到底好在哪里。后来忍不住挂了一堆种子,然后去睡觉了。半夜起来,听到笔记本硬盘滋滋响,凑过去一看,下载速度达到 1Mb/s ,惊呆。要知道当时的宽带只有 512Kb,我用的是小区宽带,其实是假宽带,有的时候慢的要命,网络空闲的时候跑出这个速度倒是也可以解释。然后就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个工具。

通过 BT ,确实一下子看了好多电影。2004 年我住在北京人大西门,人大西门对面有个小店,里面就有卖盗版电影的,有很多好片子可以挑选,经典电影,艺术片也有(没有毛片)。要不是 BT 出现了,我可能还会买很多 DVD 光盘。

BT 出现降低了下载毛片的门槛。以后分析中国这一代人的性认知革命,应该好好说说这一段。

那么,BT 出现之前都怎么找毛片的呢?我赶上了录像带时代的尾声,仅仅留下一些记忆残存,更多有记忆的,真正有震撼的还是电脑城的光盘市场。

当时长春的几家电脑城,卖软件光盘那一层几乎每家都卖毛片,开始的时候还遮遮掩掩,要到柜台后面去挑,神秘兮兮的。等到了我毕业后,再次故地重游,发现这些商家大胆到直接把光盘封面用胶带粘起来,方便顾客挑选。我带了一位同事去逛电脑城,那位同事大呼过瘾,现在想起来,这就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啊。

那是在 2001 年,盗版光盘时代的最后荣光。确切的说,是在冬天。因为璩美凤的盗版光盘已经上市,如果你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的话,我相信你是个老司机。

说起来,我并不是快播的用户,对快播没有什么情感,倒是用过很长时间的迅雷,虽然迅雷软件界面很烂,耗费系统资源,还有各种垃圾广告,但架不住下载速度快,能解决关键的需求,其他都可以忍。

无可奈何花落去,迅雷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过了这个时代,CDN 技术已经兴起,网络提速到可以直接观看在线视频的时代,迅雷就只能是一种补充了,到了今天,在我看来,迅雷已经不可避免的逐渐变成地下暗网的一部分。

迅雷没及早转身进入 CDN 业务,没蜕变成为云计算公司,都是非常可惜的,这是迅雷创始团队的失败,这家公司,本来倒是有机会成为中国的 Netflix。

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没那么差了,但大环境反而变得更差,有信息洪流,也有铸就的虚拟高墙。我说的是什么,你应该明白。

写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算是一份记录吧,以免以后都忘了一些事情。这是过去的印迹,就是那样。

附送一改编的小笑话: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川岛和津实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也是两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 EOF --

除非注明(如“转载”、“[zz]”等),本博文章皆为原创内容,转载时请注明: 「转载自程序员的信仰©」
本文链接地址:关于网络下载的记忆碎片 [zz]

分享

  • 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在新窗口中打开) Facebook
  • 点击以分享到 X(在新窗口中打开) X
  • 更多
  • 点击分享到Reddit(在新窗口中打开) Reddit
  • 点击分享到Telegram(在新窗口中打开) Telegram
  • 点击以在 Mastodon 上共享(在新窗口中打开) Mastodon

赞过:

赞 正在加载……

相关

Today on history:

【2010】域名变更通知
【2008】周末了
Posted in: 互联网生活 Tagged: bt, emule, flashget, jetcar, net vampire, netants, p2p, 迅雷
← 有关数九
上海宁灵光 →

android (9) apple (20) augmentum (9) Beijing (21) bt (8) career (28) coding (38) firefox (10) google (36) hibernate (11) ibm (11) iphone (10) java (93) linux (16) m$ (26) mac (58) macos (27) nazca (9) olympics (8) oo (8) playstation (10) rip (8) Shanghai (39) spring (9) tips (45) tommy emmanuel (8) ubuntu (12) usa (23) windows (9) 北航 (17) 博客 (29) 吐槽 (8) 周末 (9) 和谐社会 (26) 小资 (11) 愤青 (40) 方言 (10) 朋友 (77) 歌词 (8) 烟酒不分家 (18) 爱国 (19) 爱情 (8) 犯二 (15) 破解 (8) 足球 (11)

烫手山芋

  • 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被踩了 27,197 脚
  • 生活,就是一个期待跟着一个期待 - 被踩了 21,356 脚
  • 星巴克饮品缩写大全(Starbucks Drink ID Codes)[zz] - 被踩了 18,400 脚
  • 从一个全角冒号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感冒iOS - 被踩了 14,302 脚
  • 有关Character.isLetter()和Character.isLetterOrDigit() - 被踩了 13,587 脚

刚拍的砖

  • leo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花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无名氏 发表在《从一个全角冒号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感冒iOS》
  • Jay 发表在《Mac OS geek级问题》
  • Wei Wang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随便看看

  • Cyberbug 2077, WTF!4 年 ago
  • 新的开始……老八撞GS运了19 年 ago
  • 「冬奥群英传」 by 乌合麒麟3 年 ago
  • 如何在Hibernate中让SQLServer使用nvarchar代替varchar6 年 ago
  • 生活,就是一个期待跟着一个期待9 年 ago

文以类聚

光阴似箭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Copyright © 2025 程序员的信仰.

Jay's 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Jay

 

正在加载评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