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思
  • 吴言片语
    • 吴言
    • 片语
    • 杂七杂八
  • 死于青春
    • 一路走好
  • 乌合麒麟
  • 纪念
    • 5.12
    • 3.23
  • GitHub
    • A List of Post-mortems
    • The Art of Command Line
  • 关于
    • Privacy Policy

程序员的信仰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HOME » 技术生活 » 评论:创业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成长」的问题

评论:创业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成长」的问题

2012 年 4 月 12 日 @ 下午 2:32 by Jay | 被踩了 4,804 脚

今天看了@Fenng两周前的一篇文章:创业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成长」的问题,加上这半年来第一次站在“O”级别的位置来接触开发人员、培养团队,感触颇多,遂写下了下面的评论:

文章的观点和我的想法很契合,但是评论里的声音却出现了很大的反差,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有三个:

1、站在不同高度所看到的问题和所要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做为一个团队、部门甚至公司主管级的人物,着眼点自然应该在对团队整体的心态的引导和控制上,说白了就是像文章中一样向下面的员工灌输团队的价值观

2、作为多混了几年的老人,我心里的想法(不知道Fenng是不是也这样想)会是:“这儿么多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你们不行?”而刚进入这个行当的新人,心里的想法是:“我的朋友们没有这样也都过来了,为什么我不行?”这可能就是行业中的心理代沟

3、现在这个行业环境是风投拿钱和传奇故事砸出来的,太浮躁。新人们从学生时代就浸淫在这浮躁的氛围中,难免会迷失,很难踏实下来。对于这点的,我的看法是,路是自己挑的,老人们只是路边每隔一段距离提着灯笼照路的人,而不是告诉你该怎么走的人,如果自己觉得走偏了,那就自己调整,没有人有权利和义务把你强摁在所谓“正确”的路上。当然,各条路能走多远,5年、10年之后自然就明了了,不必争论

原文转帖如下,值得一读:

回想从最初开始负责丁香园技术团队到现在,团队规模已经增加了几倍,有人离职,也有更多的人加入。团队一大,自然有些问题会浮现出来。比如最近在和团队同事聊天或是面试面谈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觉得现在的工作没什么挑战」或是「感觉学不到东西」,以前偶尔听到团队同事这样的反馈,还是挺让我着急的,我第一直觉是很惭愧,公司或是团队给同事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太少了,于是,不停的争取资源或是尽量改进,但是最后我逐渐发现,这样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并非是问题的根源,因为一方面有人说没挑战 ,一方面是一堆老大难问题很久得不到解决。觉得「没挑战」和「没成长」其实是很多人会有的心态,尤其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容易形成这样习惯上的认知。

我以前写过一篇 工程师在创业团队的技术挑战 ,说了一下我对技术上的「挑战」的看法,现在趁着有点空闲,再谈谈谈创业团队中的成员的「挑战」以及「成长」的问题。{请注意,这只是一篇随笔,我无意去讨论什么管理之类的废话,也不奢望就这么几个字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少数人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就足够了}

一般觉得工作没什么挑战的,原因可能无外乎几个: 要么认为自己的能力足够高了,不屑于再做「简单」的事情; 要么认为自己是在做「重复」的工作;要么,觉得没接触到新东西;也很有可能只是各种借口或是「心态」的体现。

实际上,任何团队中都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做得好或是做不好的事情。什么是简单? 给产品写一段文字说明够简单么?写一封 EDM 够简单么? 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会看到绝大多数文案都是糟糕的一塌糊涂,那么为什么不用更高的标准要求以下自己呢?既然能力够高了,为什么你说的「简单」的事情还做不好呢?所谓眼高手低,不就是说这种情况么? 如果小事情做到比别人好,那么大一点的事情团队就会更加放心的给你去做。否则的话,换了是你,你也不会将重要的任务交给连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吧?

任何团队中也没有「重复」的事情。任何事情,如果不针对反馈做任何改进的话,做第二遍你就会觉得是重复;而如果每次都能根据反馈不停的修正,那么做成千上万次可能还会找到乐趣。比如说我们网站经常要给用户设计一些广告图片,有的同事说,总让我做广告图片,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能力如何得到提高? 的确,如果每次都用最低的标准要求自己,怎么提高呢?客户或是同事给你的反馈,比如,图片上的文字都是毛边的,无论怎么说你都无动于衷,那么怎么可能真的提高呢? 所以,面对「重复」的事情,必须不断的给自己设立新标准,然后努力去突破,重复的事情里面依然大有文章,想想如何提高质量,再想想如何提升效率。

至于说接触不到新技术,其实问一句话就好: 你业余时间为什么不学呢? 大部分回答是: 没时间。这是无解的问题。一般听到「没时间」,有时间整天逛淘宝难道没时间学习么? 其实潜台词都是「这是不重要的事情」,任何事情,你不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怎么做到比别人更好么? 正所谓,「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同样,不做好准备,也等不来机会。

至于心态,我引用丁香园 CEO 张进的一句话:两个都是新入职的同事,也都是第一份工作,交给他们差不多的事情做,一个想「他奶奶的,就这么点工资,让干这么多活?」,另一个则想「没想到新人都给这么多机会锻炼」,你说过几年谁的成就更大? 这或许可以回答某些人的疑问「为什么我和同学毕业的时候都差不多,怎么过几年不见,人家都做到某公司总监乃至副总了,我还是在不停的换工作?」,就是心态导致的差异。

有些人觉得创业团队或是小型公司里面,资源少,「学不到什么东西」,其实,是你没仔细去学习应该学的东西。前几天给几个好友的新创业项目提建议,我说你们某个地方做的不及格,他们说要我给讲讲,我说这个应该不用讲的,你们团队中的某某,以前看过我做同样的事情,按理说,他也能做一下的。遗憾的是,没去做,也做不来。为什么? 别人做他熟悉的那一点领域之外的事情,他是漠不关心的,意识不到学习更多东西是有价值的。有人说,问题就是机会,团队的问题,就是每个人的机会,谁能解决掉,就会给团队带来更大的价值,相应的,他也会得到更大的回报。而在创业团队里面,恰恰是需要解决问题的人,不欢迎那些不动脑筋的螺丝钉。创业团队中,可接触的问题不可谓不多,公司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人动手来做,如果平时多用点心思,学到的东西早晚在将来还会用到。很多人不都是有创业的想法么?但是你连基本的积累都不够,创业? 怕是要撞墙。

那么是不是在大公司里面才能让人得到锻炼呢? 曾经遇到过不少工程师当面告诉我,想去某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去工作几年,提高一下技术,遗憾的是,几乎没看到一个人在几年后能力真的得到提升,有的甚至退步,为什么?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大公司里面多数的事情都已经固定下来了,而很多牛人之所以牛,是因为他们遇到公司从小到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难得的成长机遇,不停的学习充实自己,解决各种问题,才成为牛人,牛人也多是苦日子熬过来的。等到天下皆定,哪还有那么多硬仗好打呢? 另外,「想锻炼技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单纯的想锻炼技术实际上并不利于「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和意识更为关键。

我在微博上调侃过:很多人都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公司,比如,办公室要无比舒适;用最好的设备;完备的培训机制,还别占用休息时间;弹性工作制;别他妈太累;也别让老子加班;公司前台要好看;没有刻板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有创造性不是重复劳动,别管我是否有创造性;队友不是猪而且都是天才,遇到困难他们就会出手解决;做的事必须是最潮的,但别管赚钱与否… 还有,最重要的,薪水要高。遗憾的是,这样的工作估计是做公务员也不一定完全具备,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甚至增加无谓的抱怨。

提起抱怨来,也有必要说一下对队友的抱怨这个事情。曾经见过有人对一起合作项目同事的抱怨,比如设计师抱怨合作的产品经理有问题,总要不停的修改,时间长了,认为产品团队都很烂,经常打扰你,那么有没有想过,你是否可以给产品设计提出更好的建议呢? 甚至,有些产品设计你是否可以进行改进呢? 什么?「那不是我的工作!」 可是,为什么要给自己的能力设定一个边界?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你完全可以无限制的突破边界,突破个人的局限。或许再过几年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产品设计师的啊。Zynga 的核心价值观有一条是「Level up」,不断升级,这恰恰是我们普遍缺少的心态。

的确,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大家容易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每当心存困惑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加强对自身的认知。别幻想着走捷径,也尽量少去问别人如何成功,那些没有用,只要你别总在错误的路上越绕越远,将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情做到更好,最后的成就依然惊人。

看清无处不在的「挑战」,让自己真正有所「成长」,毕竟,以后每个人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只要你愿意。

—EOF—

最后补充一句话:「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去发现别人话语中合理的部分,并且加以吸收利用,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地方。而不是一发现别人言语中有漏洞或是有疑议就全盘否定。」


-- EOF --

除非注明(如“转载”、“[zz]”等),本博文章皆为原创内容,转载时请注明: 「转载自程序员的信仰©」
本文链接地址:评论:创业团队成员的「挑战」以及「成长」的问题

分享

  • 点击分享到 Facebook (在新窗口中打开) Facebook
  • 点击以分享到 X(在新窗口中打开) X
  • 更多
  • 点击分享到Reddit(在新窗口中打开) Reddit
  • 点击分享到Telegram(在新窗口中打开) Telegram
  • 点击以在 Mastodon 上共享(在新窗口中打开) Mastodon

赞过:

赞 正在加载……

相关

Today on history:

【2010】世界杯了,买俩扎库米热热身
【2007】美国杂笔(一)
Posted in: 技术生活 Tagged: career, coding, cto, team, 悟
← [Hibernate] Force Eager Fetch on Lazy Relations
Spring+Hibernate 4+Glassfish之使用JTA Transaction →

android (9) apple (20) augmentum (9) Beijing (21) bt (8) career (28) coding (38) firefox (10) google (36) hibernate (11) ibm (11) iphone (10) java (93) linux (16) m$ (26) mac (58) macos (27) nazca (9) olympics (8) oo (8) playstation (10) rip (8) Shanghai (39) spring (9) tips (45) tommy emmanuel (8) ubuntu (12) usa (23) windows (9) 北航 (17) 博客 (29) 吐槽 (8) 周末 (9) 和谐社会 (26) 小资 (11) 愤青 (40) 方言 (10) 朋友 (77) 歌词 (8) 烟酒不分家 (18) 爱国 (19) 爱情 (8) 犯二 (15) 破解 (8) 足球 (11)

烫手山芋

  • 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被踩了 27,289 脚
  • 生活,就是一个期待跟着一个期待 - 被踩了 21,357 脚
  • 星巴克饮品缩写大全(Starbucks Drink ID Codes)[zz] - 被踩了 18,403 脚
  • 从一个全角冒号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感冒iOS - 被踩了 14,311 脚
  • 有关Character.isLetter()和Character.isLetterOrDigit() - 被踩了 13,589 脚

刚拍的砖

  • leo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花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 无名氏 发表在《从一个全角冒号说一下我为什么不感冒iOS》
  • Jay 发表在《Mac OS geek级问题》
  • Wei Wang 发表在《再谈苹果的输入法:这一次是靠OS X自带的输入法来翻身的~》

随便看看

  • 进入决赛19 年 ago
  • Bootcamp 3.0 torrent5 年 ago
  • 北航宣讲会19 年 ago
  • Google Earth(上海市延安中学(初中))14 年 ago
  • Mac 拼音输入法双拼方案5 年 ago

文以类聚

光阴似箭

其他操作

  • 登录
  • 条目 feed
  • 评论 feed
  • WordPress.org

Copyright © 2025 程序员的信仰.

Jay's 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Jay

 

正在加载评论...
 

    %d